中車大連公司掌握新一代中低速磁浮技術
運行速度更快、過彎道和坡道能力更強,這是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最突出特點。日前,由中車大連公司與西南交通大學聯合研制的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試驗車已完成時速120公里的運行試驗。該車最高運行時速可達160公里,最小平面曲線半徑50米,最大坡道100‰。
8月4日,中車大連公司和西南交通大學聯合在上海臨港組織召開了新一代中低速磁浮技術評審會,會議邀請國內磁浮領域頂級專家西南交通大學錢清泉院士、連級三教授,中南大學校長田紅旗院士,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樂嘉陵院士、中科院電工研究所李耀華副所長、大連交通大學任瑞銘副校長等11名專家組成評審組。
與會專家聽取了項目團隊關于新一代中低速磁浮懸浮架關鍵技術、功能試驗車集成技術、功能試驗車試驗情況、工程樣車技術方案的匯報,并赴臨港試驗現場察看、乘坐了試驗車。中車大連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曲天威,西南交大副校長張文桂參加了評審會。
評審組認為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車輛綜合技術先進,懸浮架技術國際領先,一致同意通過技術評審。這也意味著中車大連公司已掌握了新一代中低速磁浮系統集成技術、關鍵核心技術。
為加快磁懸浮技術研究,推動磁浮技術應用,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2015年初,中車大連公司與西南交大就新一代中低磁浮技術確立合作關系,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在新一代中低速磁浮技術合作中取得的技術成果和產品成果充分體現校企合作對科技成果創新應用的推動作用。
隨著我國城鎮化戰略的推進,亟待解決城市交通、能源和環境等問題。中低速磁浮交通屬于中等運量交通制式,具有振動噪音小、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等優勢,其速度、彎道和坡道這三項綜合技術指標,是目前其他單一制式軌道交通無法同時實現的。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有望實現最大運用時速160公里,且能顯著緩解車軌耦合振動,提升系統的競爭力,拓展中低速磁浮的適用范圍;有望用一種軌道交通制式覆蓋時速160公里以下城市中等運量客運需求,實現城市-城郊快捷聯通。
據中國工程院中低速磁浮交通技術與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顯示,我國發展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統的條件已經成熟,到2020年,我國有望建成5條以上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線路。目前國內已有北京、武漢、天津、成都、廣州等十余個大中城市正在謀劃建設磁浮項目。
我國新型臥鋪動車組上線運營
我國動車家族又添新成員。7月1日21時16分,隨著D311次列車從北京南站準點駛出,開往上海站,我國新型臥鋪動車組正式上線投入運營。據了解,該臥鋪動車組采用全新設計,每個鋪位都是“包間”,將為旅客帶來更舒適的乘坐體驗。
新型臥鋪動車組是在中國鐵路總公司主導下,由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在既有CRH2E臥鋪動車組基礎上研制的我國最新型臥鋪動車組。采用16節編組,全列軟臥,運營時速250公里,總定員880人,列車從旅客乘坐舒適性、私密性和多樣化功能需求等方面采用了全新設計,進一步提升動臥的服務品質。
新型臥鋪動車組采用全新設計,提升了私密性。車廂中間為中央通道,兩側設置雙層臥鋪,鋪位采用縱向布置,即與列車的運行方向平行。這樣每個鋪位空間獨立,相當于一個小“包間”,每位旅客都擁有充足的私人空間。同時采用雙層車窗,上下每個鋪位的旅客都享有獨立車窗。
新型臥鋪動車組車內的設施和服務也更加人性化,滿足旅客多樣化需求。每個鋪位有單獨的茶桌,方便旅客放置電腦、小件物品、餐食飲料等。同時,單獨配備充電插座、照明燈、閱讀燈、書報網、書報袋,為旅客在旅途中閱讀、辦公、休閑等提供便利。每個鋪位還配置了拉簾、扶手、褲掛、衣帽鉤,非常人性化。
為了給旅客創造安靜的乘車環境,新型臥鋪動車組進一步優化了減振降噪設計,車廂內部的噪聲控制在62分貝,列車噪聲水平達到優級。即使列車在高速運行時,車廂里也十分安靜。
另外,新型臥鋪動車組增加了車體高度,上鋪的空間更加寬裕,旅客在上鋪也能夠舒適地坐立。鋪位的墻面上配有靠背,并且可以按坐姿需求調整傾斜角度,空調為每個鋪位單獨送風,非常舒適。車廂下鋪設置的行李放置空間,可供放置6個17寸標準行李箱或2個25寸超大行李箱,為旅客提供方便。
臥鋪動車組有“移動賓館”之譽,是為鐵路長距離客運而研制的動車組車型。它的開行,大大提高了旅客長途旅行的舒適度,而且按照“夕發朝至”模式,節省了大量的白天時間,為旅客出行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我國新型臥鋪動車組上線運營
我國動車家族又添新成員。7月1日21時16分,隨著D311次列車從北京南站準點駛出,開往上海站,我國新型臥鋪動車組正式上線投入運營。據了解,該臥鋪動車組采用全新設計,每個鋪位都是“包間”,將為旅客帶來更舒適的乘坐體驗。
新型臥鋪動車組是在中國鐵路總公司主導下,由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在既有CRH2E臥鋪動車組基礎上研制的我國最新型臥鋪動車組。采用16節編組,全列軟臥,運營時速250公里,總定員880人,列車從旅客乘坐舒適性、私密性和多樣化功能需求等方面采用了全新設計,進一步提升動臥的服務品質。
新型臥鋪動車組采用全新設計,提升了私密性。車廂中間為中央通道,兩側設置雙層臥鋪,鋪位采用縱向布置,即與列車的運行方向平行。這樣每個鋪位空間獨立,相當于一個小“包間”,每位旅客都擁有充足的私人空間。同時采用雙層車窗,上下每個鋪位的旅客都享有獨立車窗。
新型臥鋪動車組車內的設施和服務也更加人性化,滿足旅客多樣化需求。每個鋪位有單獨的茶桌,方便旅客放置電腦、小件物品、餐食飲料等。同時,單獨配備充電插座、照明燈、閱讀燈、書報網、書報袋,為旅客在旅途中閱讀、辦公、休閑等提供便利。每個鋪位還配置了拉簾、扶手、褲掛、衣帽鉤,非常人性化。
為了給旅客創造安靜的乘車環境,新型臥鋪動車組進一步優化了減振降噪設計,車廂內部的噪聲控制在62分貝,列車噪聲水平達到優級。即使列車在高速運行時,車廂里也十分安靜。
另外,新型臥鋪動車組增加了車體高度,上鋪的空間更加寬裕,旅客在上鋪也能夠舒適地坐立。鋪位的墻面上配有靠背,并且可以按坐姿需求調整傾斜角度,空調為每個鋪位單獨送風,非常舒適。車廂下鋪設置的行李放置空間,可供放置6個17寸標準行李箱或2個25寸超大行李箱,為旅客提供方便。
臥鋪動車組有“移動賓館”之譽,是為鐵路長距離客運而研制的動車組車型。它的開行,大大提高了旅客長途旅行的舒適度,而且按照“夕發朝至”模式,節省了大量的白天時間,為旅客出行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中車株洲公司研制全球首列虛擬軌道列車震撼面世
6月2日,中車株洲所智能軌道快運系統(ART)發布會暨示范線路簽約儀式在株洲隆重舉行,由公司研制的一款名為“智能軌道快運系統(Autonomous rail Rapid Transit—ART)”(以下簡稱“智軌”)的全新交通產品在儀式上首次亮相,這種融合了現代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各自優勢的新型交通工具屬于跨界之作,它顛覆了人們對于城市交通的傳統認識,將為解決大中城市出行難帶來了新的選擇和體驗。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桂衛華、丁榮軍,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市委副書記、市長陽衛國,省科技廳、省住建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委、中國中車總部、中車兄弟單位有關負責人,以及上海崇明、浙江衢江、長株潭示范區、韶關、漢中、張家界等地政府領導出席首發儀式。來自廣州、沈陽、鄭州等地城市軌道交通業主、供應商和合作伙伴的領導,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鳳凰網、文匯報等中央、省、市、特區各大媒體記者共計200余人蒞臨現場。公司總經理李東林主持儀式。
首發儀式上,身著綠黑彩衣、腳踏六對膠輪、首尾雙向車頭的智軌列車一現身,立刻引爆現場,與會人員紛紛拿出手機、相機拍照,分批登車試乘!案杏X非常棒,很平穩,也很安靜,就跟乘坐磁懸浮感覺差不多”,一位媒體記者試乘體驗后興奮的說。
從外形上看,智軌列車與傳統軌道交通工具最大的區別,就是采用膠輪取代鋼輪,使得智軌列車可以脫離常規軌道,在公路上行駛。事實上,智軌列車看似無軌,實則有“軌”,只不過采用了公司創新團隊自主研發的“虛擬軌道跟隨控制”技術。簡單來說,它通過車載各類傳感器識別路面虛擬軌道線路,將運行信息傳送至列車“大腦”(中央控制單元),根據“大腦”的指令,在保證列車實現牽引、制動、轉向等正常動作的同時,能夠精準控制列車行駛在既定“虛擬軌跡”上,實現智能運行。
此次發布的智軌列車長達30多米,堪稱馬路“巨無霸”,但卻非常靈活。奧秘在于列車采用了多軸轉向系統等設計方式,智能對虛擬軌跡進行跟蹤控制。使整臺列車轉彎半徑與普通公交車相當,且比普通公交車輛的通道寬度更小,這就解決了超長車身帶來的轉彎難題。同時,智軌列車采用類似高鐵的雙車頭設計,省卻了掉頭的麻煩。
與現代有軌電車相比,智軌列車設計最高時速同樣為70公里,但因為不依賴鋼軌行駛,一條運行線的建設周期僅需一年,能快速投入使用。另外,智軌列車還具有輕軌、地鐵等軌道列車的零排放、無污染的特性,并支持多種供電方式。
此外,由于采用高鐵柔性編組的模式,智軌列車還能根據客流變化調節運力,比如采用標準的3節編組時,列車可載客超過300人,5節編組時可載客超過500人,能有效解決普通公交車載客量小的缺陷,大大提高運力。
“以智軌列車為核心運載工具的智能軌道快運系統具有建設周期短、基礎設施投資小、城市適應性高、綜合運力強等優勢特點,是兼顧運能與投資的中運量軌道交通系統解決方案!敝熊囍曛匏笨偨浝、總工程師,智軌列車項目組組長馮江華博士介紹。
目前,我國地鐵造價約為4-7億元/公里,現代有軌電車線路造價約為1.5-2億元/公里,而同等運力情況下,“智軌”只需簡單的道路改造就能投入使用,整體線路的投資約為現代有軌電車的1/5。也就是說,與現代有軌電車相比,建設一條10公里的線路,“智軌”至少能節省10億元以上?梢哉f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
根據統計,到2020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發展,全國將新增約80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地級市,但在整體城鎮化進程中,80%的中小城市因無法承受現有軌道交通裝備高昂的建設成本和漫長的建設周期,使用傳統的公共交通,導致城市擁堵 “城市病”。為解決中運量交通的問題,需規劃建設總里程近8000公里的運量交通線路,總投資逾萬億元,市場潛力巨大。
而“智軌”,就是為解決“城市病”量身訂做的。它既能作為一線城市大運軌道交通的補充,也可作為二三線城市的客運主體,還能承擔新區到新區、中心到旅游區等特點線路的運輸,并能與現有的公共交通系統充分結合,打造地下、地面和空中的立體化交通網絡,為解決現代城市交通運輸難題提供全新的解決方式。
發布儀式上,株洲市人民政府宣布,由株洲市匯聚各方資源和力量,為智軌列車量身定做的全國首條智能軌道快運系統示范線路也將正式進入實質規劃階段。線路規劃全長約6.5公里,建成后將與已經規劃的中低速磁懸浮線路對接。根據規劃目標,該條示范線有望在2018年投入商業運營,這將大大保持和提升株洲市在全國軌道交通領域的地位,為株洲市打造智慧城市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外,株洲市公交公司,浙江省衢州區交通局、中車城市交通有限公司在發布儀式上分別與公司簽訂了項目示范合作協議。而通過前期的接觸,目前全國范圍內的意向城市也達到了20家,這將為公司整合多方資源,打造高質量的ART項目示范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車株洲公司研制全球首列虛擬軌道列車震撼面世
6月2日,中車株洲所智能軌道快運系統(ART)發布會暨示范線路簽約儀式在株洲隆重舉行,由公司研制的一款名為“智能軌道快運系統(Autonomous rail Rapid Transit—ART)”(以下簡稱“智軌”)的全新交通產品在儀式上首次亮相,這種融合了現代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各自優勢的新型交通工具屬于跨界之作,它顛覆了人們對于城市交通的傳統認識,將為解決大中城市出行難帶來了新的選擇和體驗。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桂衛華、丁榮軍,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市委副書記、市長陽衛國,省科技廳、省住建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委、中國中車總部、中車兄弟單位有關負責人,以及上海崇明、浙江衢江、長株潭示范區、韶關、漢中、張家界等地政府領導出席首發儀式。來自廣州、沈陽、鄭州等地城市軌道交通業主、供應商和合作伙伴的領導,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鳳凰網、文匯報等中央、省、市、特區各大媒體記者共計200余人蒞臨現場。公司總經理李東林主持儀式。
首發儀式上,身著綠黑彩衣、腳踏六對膠輪、首尾雙向車頭的智軌列車一現身,立刻引爆現場,與會人員紛紛拿出手機、相機拍照,分批登車試乘!案杏X非常棒,很平穩,也很安靜,就跟乘坐磁懸浮感覺差不多”,一位媒體記者試乘體驗后興奮的說。
從外形上看,智軌列車與傳統軌道交通工具最大的區別,就是采用膠輪取代鋼輪,使得智軌列車可以脫離常規軌道,在公路上行駛。事實上,智軌列車看似無軌,實則有“軌”,只不過采用了公司創新團隊自主研發的“虛擬軌道跟隨控制”技術。簡單來說,它通過車載各類傳感器識別路面虛擬軌道線路,將運行信息傳送至列車“大腦”(中央控制單元),根據“大腦”的指令,在保證列車實現牽引、制動、轉向等正常動作的同時,能夠精準控制列車行駛在既定“虛擬軌跡”上,實現智能運行。
此次發布的智軌列車長達30多米,堪稱馬路“巨無霸”,但卻非常靈活。奧秘在于列車采用了多軸轉向系統等設計方式,智能對虛擬軌跡進行跟蹤控制。使整臺列車轉彎半徑與普通公交車相當,且比普通公交車輛的通道寬度更小,這就解決了超長車身帶來的轉彎難題。同時,智軌列車采用類似高鐵的雙車頭設計,省卻了掉頭的麻煩。
與現代有軌電車相比,智軌列車設計最高時速同樣為70公里,但因為不依賴鋼軌行駛,一條運行線的建設周期僅需一年,能快速投入使用。另外,智軌列車還具有輕軌、地鐵等軌道列車的零排放、無污染的特性,并支持多種供電方式。
此外,由于采用高鐵柔性編組的模式,智軌列車還能根據客流變化調節運力,比如采用標準的3節編組時,列車可載客超過300人,5節編組時可載客超過500人,能有效解決普通公交車載客量小的缺陷,大大提高運力。
“以智軌列車為核心運載工具的智能軌道快運系統具有建設周期短、基礎設施投資小、城市適應性高、綜合運力強等優勢特點,是兼顧運能與投資的中運量軌道交通系統解決方案!敝熊囍曛匏笨偨浝、總工程師,智軌列車項目組組長馮江華博士介紹。
目前,我國地鐵造價約為4-7億元/公里,現代有軌電車線路造價約為1.5-2億元/公里,而同等運力情況下,“智軌”只需簡單的道路改造就能投入使用,整體線路的投資約為現代有軌電車的1/5。也就是說,與現代有軌電車相比,建設一條10公里的線路,“智軌”至少能節省10億元以上?梢哉f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
根據統計,到2020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發展,全國將新增約80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地級市,但在整體城鎮化進程中,80%的中小城市因無法承受現有軌道交通裝備高昂的建設成本和漫長的建設周期,使用傳統的公共交通,導致城市擁堵 “城市病”。為解決中運量交通的問題,需規劃建設總里程近8000公里的運量交通線路,總投資逾萬億元,市場潛力巨大。
而“智軌”,就是為解決“城市病”量身訂做的。它既能作為一線城市大運軌道交通的補充,也可作為二三線城市的客運主體,還能承擔新區到新區、中心到旅游區等特點線路的運輸,并能與現有的公共交通系統充分結合,打造地下、地面和空中的立體化交通網絡,為解決現代城市交通運輸難題提供全新的解決方式。
發布儀式上,株洲市人民政府宣布,由株洲市匯聚各方資源和力量,為智軌列車量身定做的全國首條智能軌道快運系統示范線路也將正式進入實質規劃階段。線路規劃全長約6.5公里,建成后將與已經規劃的中低速磁懸浮線路對接。根據規劃目標,該條示范線有望在2018年投入商業運營,這將大大保持和提升株洲市在全國軌道交通領域的地位,為株洲市打造智慧城市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外,株洲市公交公司,浙江省衢州區交通局、中車城市交通有限公司在發布儀式上分別與公司簽訂了項目示范合作協議。而通過前期的接觸,目前全國范圍內的意向城市也達到了20家,這將為公司整合多方資源,打造高質量的ART項目示范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